|
血液原虫对猪各阶段的影响及防控措施发表时间:2022-03-04 09:44 ![]() ![]() 摘要:血液原虫是猪场夏、秋季节最常见的疾病,对母猪、生长猪影响非常严重。主要引起怀孕母猪流产、高烧高热、泪斑、被毛粗乱及颈背部出血点增多、便秘等临床症状,是猪场现阶段寄生虫病重点防控的核心。本文简要阐述了血液原虫对猪各阶段的影响,并提出了加强饲养管理、保持猪舍卫生;做好预防、及时防控等措施。 一、血液原虫对怀孕母猪和仔猪的影响 ![]() 血液原虫中弓形体对胚胎、脑髓侵入严重,可引起胚胎感染和猪脑膜炎症状。胚胎感染是生猪先天性感染的主要病因。临床常见怀孕母猪不明原因发烧发热、皮肤潮红、粪便颗粒状、尿液发黄、食欲减退、饮水量剧增等症状,严重出现怀孕中后期母猪流产、死胎等情况。死胎剖检发现肝脏白斑或坏死灶、全身淋巴结肿大、肠系膜可见扁豆样坏死灶等。血液原虫中附红细胞体对母猪影响主要在于皮肤发黄或被毛粗乱,发热温度在40℃左右,颈背部毛孔大面积出现铁锈色陈旧出血点,泪斑严重、喜欢大量饮水,食欲减退或不食,便秘与尿液赤黄共存,严重猪只全身发黄(黄染现象)。病程出现3~5d后,个别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死胎,此现象相对于防蚊工作做得好的规模养猪场较少,但是如果规模养猪场防蚊工作没有做好的话,这种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。血液原虫对怀孕母猪的主要影响在于母猪的生产性能发生障碍,极易导致母猪流产、死胎现象;其次导致母猪所生仔猪垂直感染,发生脑膜炎的症状,具有较大的危害性,因此,在春、夏、秋3个易感季节做好血液原虫防控工作是很有必要的。 二、血液原虫对保育猪的影响 保育猪常见疾病种类多、病原复杂,但血液原虫寄生于母猪,通过垂直传播导致保育猪自身携带病原的现象时有发生,对其影响不容忽视。据对浦城县3个猪场的调查显示,弓形体感染在保育猪阶段影响较大,发病率可达60%以上,致死率60%~70%,多以混合感染为主。一般临床症状表现为:患病猪采食量突然降低,体温达41℃,持续高热,常规退热药物(安乃近、氨基比林、布洛芬等)无效或易反弹,稽留热达1周左右。呼吸局促,精神沉郁,眼睛泪斑,便秘或粪便外表附粘液,尿液潮黄,体表发红或四肢、耳后、腹部等地方出现紫红斑或出血点。当保育猪有个别出现神经症状时,发病猪群死亡率较高,也常说明发病猪与猪瘟、蓝耳病等混合感染的可能性大,预测猪群病情将更严重。
三、诊断 ![]() 附红细胞体、弓形体诊断比较容易,采集猪耳静脉血液进行染色,光学显微镜镜检,即可确诊,这里不再阐述。 四、防控措施 ![]() ❶ 加强饲养管理、保持猪舍卫生
五、小结 血液原虫病对猪场的危害是疫苗免疫难以解决的。每年在春夏秋季发病较多,给养猪场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。因此,作为养殖业主,一定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,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,达到抗病、防病的目的。 保障动物健康|呵护人类安全 联邦动保依托联邦制药集团的品牌和原料优势,坚持高标准的制药理念,致力于打造中国兽用青霉素类产品第一品牌! ![]() 上一篇春季池塘管理要点
|